更多
音樂療法研究中心
音樂療法研究中心
音樂養生,中醫也講究順應自然和辨證論治,不同季節、不同時段、不同人群、不同體質,選擇的音樂也各有不同。
春季,五音為角調,對應五臟是肝。時逢春風和暖、陽光明媚之際,患有眩暈耳鳴、肢體麻木、情志抑郁之人,聽一曲積極向上的陽韻音樂,如《喜洋洋》、《步 步高》、等,可補益肝腎、散寒解郁;春季也有雨冷風急、春寒料峭之時,患有頭昏腦漲、煩躁易怒、失眠多夢之人,可聽悲情傷感的陰韻音樂,如《嘎達梅林》、 《二泉映月》等有傾瀉肝火、平肝潛陽的功效。
臨床研究發現,肝陽上亢類型高血壓病人容易發怒,給予有商調式或悲傷色彩較濃的音樂聆聽,有制約憤怒和穩定血壓的良好作用,比較其他類型音樂差異顯著。
中國古典音樂演奏出每一個調式,均選用一種樂器主奏,如冬季為羽調,對應是腎,主要樂器為琴。雖形態至簡,但氣韻至深,婉轉、沉靜、悠揚的音波可直入五 臟,振動其氣機,疏導其瘀滯,伐其有余而補其不足。余瑾說,多聽音樂、鑒賞音樂,不僅是一種生活調劑,還是一味良藥。如果在清靜整潔的環境中,聚精會神于 音樂旋律之中,可疏通經絡、平衡陰陽而強身健體。
- 上一篇:陰陽之音可調整機體平衡
- 下一篇:弗洛伊德的理論運用到音樂治療中效果良好